中国艺术品认证——知名艺术家梁炜彬
在当代中国画坛,梁炜彬先生以其独特的花鸟鱼画作,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造诣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是对生活、自然与传统的深度诠释。
梁炜彬先生长期扎根岭南水乡,基层文化工作的数十年经历,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早年,他师从南海名画家区太杰先生和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先生,深受“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理念的熏陶,在传统绘画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成为岭南花鸟画家群中的实力派代表。
知名艺术家梁炜彬笔下的鱼画,更是独树一帜。他以灵动的线条,勾勒出鱼的活泼形态,或悠然自得,或穿梭嬉戏;用精妙的墨韵,晕染出鱼的鲜活神韵,似能感受到鱼在水中的自在。每一幅鱼画,都融入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不仅展现了鱼的自然之美,更传递出吉祥、美好的寓意,令人沉浸在艺术的美妙世界里。
梁炜彬先生的花鸟鱼画,注重营造意境。他笔下的花鸟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在《红棉·鱼》系列中,红棉的挺拔、热烈与鱼的灵动、活泼相互映衬。静态的红棉枝干伸展,花朵绽放似火;动态的鱼儿在水中嬉戏,鱼跃之动与红棉之静遥相呼应,刚柔并济,展现出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动静结合,不仅是画面的视觉对比,更蕴含着对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在用笔用墨上,梁炜彬先生有着深厚的功底。画鱼时,以小写意技法勾勒鱼的形态,水墨深浅恰到好处,片片鱼鳞清晰可见;融入素描理念拖染鱼身,使鱼身呈现高光、反光等层面,灵动逼真。画花卉草木时,线条流畅且富有变化,或细腻描绘花瓣纹理,或豪放挥洒枝干的粗壮,墨色的浓淡干湿运用自如,体现出传统中国画笔墨的韵味与节奏。
色彩运用上,他的作品既有着传统中国画的典雅古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下的明快色调。红棉的艳红、海草的翠绿、鱼身的斑斓,色彩相互交织又和谐统一,让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梁炜彬先生的花鸟鱼画,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此次对他作品进行中国艺术品认证,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希望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梁炜彬,广东南海大沥人,早年师从南海名画家区太杰先生和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先生,曾任佛山市美协副主席和南海区美协主席,现系广东省美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会员、南海画院顾问、佛山市书协会员,副研究馆员。国画、书法、速写、诗联、论文曾入选(入编)市、省、国家和海外的展览及刊物,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曾收藏其国画作品,并获2007年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2024年其国画作品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美术作品奖,同年被国台办信息交流中心聘请为第十六届海峽论坛文化顾问。
岭南画坛开新风
一喜读岭南花鸟画家梁炜彬新作《红棉·鱼》
梁根祥
红棉是岭南地区的英雄树,它挺拔、苍劲、花红,是岭南人文精神的象征。岭南画派的先驱和历代名家如陈树人、梁占峰、陈永锵等,以红棉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很多,在南国画坛上树起了一座一座丰碑。如何在红棉画法上有新的作为而不重复前人的样式,一直是当代岭南花鸟画家要超越的难题。
笔者最近读到了佛山市南海区原美协主席梁炜彬的一批《红棉·鱼》新作,顿觉眼前为之一亮。他以山水画的图式融入花鸟画之中,构图气魄宏大、雄风拂面:他以鱼跃之动与红棉之静成对比,画面一刚一柔,勃勃生机;他以传统笔墨与光影色彩结合,图像亦素亦艳,墨彩辉映,视觉冲击力很强。本来岭南水乡水边多木棉树,其枝干与花蕾伸向水面与鱼塘中之鱼呼应也是平常之景,但此众人眼中之景却鲜见于前人的画作。如今梁炜彬从平凡生活中得到灵感而艺术地组合成意境深远的画面,成为一人笔下之画,无疑为岭南花鸟画特别是红棉画法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
梁炜彬长期生活在岭南水乡,并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几十年,是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职称。他年青时师从岭南画派名宿黎葛民先生,在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精神感召下,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以传统为师,以生活为师,辛勤耕耘,大胆创新,是岭南花鸟画家群中的实力派画家。其《红棉、鱼》作品曾在北京获2007年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并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收藏和在友谊馆展出。古语说:“笔墨当随时代”是从纵向的历史源流中说明作品要有时代气息:“笔墨当随自然”是从横向地域对比中说明作品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笔墨当随个性”是从个体感受中说明作品要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梁炜彬的《红棉·鱼》系列作品尽管还有待精益求精,但其时代感、地域性、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是无庸置疑的,在学术上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本文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责任编辑:雅雅